無論是超極本與平板電腦的戰爭,還是智能手機芯片之爭,更本質的,這是一場X86與ARM的架構之爭。普遍認為已經“老邁”的英特爾,能取得勝利嗎?
“最近,同事給我換上一臺全新一代超極本,這是前所未有的設備,將PC和平板合二為一。”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所說的“二合一”,正是超極本問世一年多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9 月 12日 ,在2012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英特爾公司首席產品官浦大地表示,從明年推出的第四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開始,低功耗處理器將為移動計算體驗和創新的超極本、變形超極本和平板電腦設計等,構建全新的標準。
這意味著,結合筆記本與平板電腦的'二合一'超極本即將大量問世,超極本與平板電腦的戰爭一觸即發。
2010年,英特爾CEO歐德寧請來前蘋果成員Mike Bell,志在讓英特爾成為手機行業最大的芯片提供商。Bell將自己稱作“玩手機的人”,舉止另類,十分地“不英特爾”。能請來黑眼豆豆樂隊主唱擔任創意總監的英特爾事實上早已變得感性和時尚,在手機領域也越發“另類”。
在未來的移動互聯時代,英特爾的目標其實十分明確,即突破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在手機和平板上的優勢,從而繼續引領潮流。但普遍認為已經“老邁”的英特爾,能做到一點嗎?
無論是超極本與平板電腦的戰爭,還是智能手機芯片之爭,更本質的,這是一場X86與ARM的架構之爭。
“二合一”超極本與平板的博弈
你能開創一個市場,我也能“消滅”一個市場。面對蘋果iPad開創的平板電腦市場,英特爾的目標也很明確:用“二合一”超極本制衡平板,從而在已經被ARM架構芯片掌握主導的移動領域奪回自己的話語權。
而英特爾能看到這個市場空間,也有著對用戶需求的了解。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移動終端的多樣化已經讓很多用戶在攜帶中感到頭疼。
因而,當初英特爾所設計的超極本就是這樣一種產品:完美融合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的產品,輕薄、超快響應速度、超長電池續航、視覺體驗一流,既性能強大可做筆記本電腦處理工作,又能像平板電腦一樣滿足游戲、閱讀或簡單的上網功能,類似筆記本和平板電腦的混合體,外形尺寸偏向平板化,有觸摸屏,同時還具有鍵盤,是一款以體驗為主的便攜式設備。
超極本自去年6月提出以來,整個PC產業在產品形態、性能、體驗各方面不斷為市場帶來新的驚喜。2011年第一代超極本產品,成功地跨過了兼具高性能、低功耗和輕薄完美統一的設計門檻,推出了極致纖薄、極其快捷、極長續航產品。今年第二代超極本產品面世,目前,在超極本陣營中,已有超過 140 款不同的超極本正在開發中,其中包括多款變形超極本。而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70款基于第三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超極本上市。
在IDF2012上,英特爾公司首席產品官浦大地表示,與第二代處理器相比,基于22 納米工藝的第四代 “Haswell”微架構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家族,在平臺閑置功耗降低20倍以上的同時,提供超強性能和快速響應。
據浦大地透露,從 2013 年開始,英特爾在產品路線圖中增加了一條產品線,納入基于相同微架構、而功耗更低的處理器。新產品都突出體現了英特爾在移動計算領域的努力方向:積極降低功耗、以延長電池使用時間,構建全新的、移動性更強的設計,同時,不斷增強處理器、顯卡和媒體性能。
更重要的是,觸控超極本當下已經成為了現實,一臺設備就可在PC應用和平板體驗之間隨意切換。在浦大地的演講中,人們可以看到,在酷睿的計算性能驅動下,全新的超極本觸控應用已經毫不遜色目前的平板電腦。
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銷售與市場事業部總經理唐克銳表示,在超極本的路線圖中,第三代超極本將實現觸控功能和超越想象的形態創新, 觸控界面為用戶帶來更趨自然、直觀、人性化的人機交互。
在IDF2012的諸多新超極本展示中,除了觸摸屏之外,超極本的設計,已經不僅僅注重便攜和時尚,還創造出更多新使用形態,如滑蓋式、翻轉式、折疊式,甚至可插拔的屏幕。
去年超極本問世之際,英特爾曾經明確表示,要占據40%的市場份額。但一年之間,超極本的市場只有5%.談及這一問題,唐克銳表示,超極本是新概念產品,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它會越來越完善和實用。同時,唐克銳對未來融入Haswell核心、Windows 8系統、觸摸屏等元素后的超極本充滿信心。
事實上,即將發布的Win 8也是超極本變局中的一個重要變量。微軟Win 8將采用全新觸控風格的用戶界面,提供屏幕觸控支持。在Win 8發布之前,英特爾在觸控屏上做好硬件準備,就是要與平板電腦決一高下。
既是筆記本電腦,也是平板電腦,二合一的超極本已經蓄勢待發。據時代周報記者從IDF2012大會上了解,英特爾目前已經攜手各大品牌廠商將推出近40款觸摸屏和可變形的超極本。
不過,業界人士對此持冷靜看法,平板電腦以其便攜、豐富的應用獲得市場,超極本的觸控體驗如何,能否替代一部分的平板電腦尚需驗證。另外,就用戶需求而言,有“二合一”的需要,但也有很多用戶只需要平板電腦,這一細分市場仍會繼續擴大。
試圖顛覆基于ARM架構的智能手機
今年6月,曾經遍布PC上的“Intel Inside”標志,終于落到了聯想樂Phone K800手機的背面。這是首款采用了英特爾處理器的智能手機。
在智能手機領域,英特爾是遲到者,但現在,英特爾正試圖加大力度趕上來。
2010年,英特爾CEO歐德寧請來前蘋果成員Mike Bell.這位Bell將自己稱作“玩手機的人”,舉止另類,十分地“不英特爾”。據悉,靠近歐德寧辦公桌有一排掛著旗幟的辦公隔間,這便是Mike Bell的領地?!霸诔涑庵黄堁孕Αl型保守的工程師的辦公室里,Bell顯得語速很快,并經常開懷大笑,向后攏著自己棕紅色的頭發。他的衣柜也很醒目,幾乎全部都是夏威夷風情的襯衣。”在國外媒體的報道中,Bell的叛逆顯而易見。
也正是這樣的截然不同,讓英特爾手機芯片開始有了挑戰者的姿態。歐德寧告訴Bell:“我們期待你的人能拿出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案,我們期待你們從外來者的角度做事?!盉ell從蘋果、Palm以及競爭對手芯片制造商高通挖人,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還雇傭了大量安卓軟件開發者,以適應谷歌的開源移動操作系統,從而能夠在英特爾手機上運行應用程序。
Bell來到英特爾一個月之后,英特爾花14億美元收購了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的無線部門,這家公司的通信芯片采用的是ARM設計,這為英特爾與ARM的競爭打下了基礎。
一年之后,Bell團隊開發出一個參考設計手機。2012年1月,歐德寧在CES展上展示了這款手機,宣布聯想已同意在中國生產該手機,這就是聯想推出的第一款基于英特爾凌動芯片的K800手機。
由此,英特爾擁有了能夠在手機市場上一爭高下的產品,也讓手機制造商多了一個“芯”選擇。
目前,英特爾正在與中興以及摩托羅拉合作,推出更多的基于英特爾芯片的手機產品。9月19日,英特爾與摩托羅拉合作的XT890智能機推出。 據悉, 這是一款采用英特爾的Atom Z2460單核處理器處理器,但在大部分測試中都能有超過雙核ARM處理器的表現。
英特爾在智能手機領域剛開始試水, 盡管基于X86架構的凌動芯片有著天生的計算優勢, 但功耗問題一直是英特爾芯片的制肘。 是否如浦大地所說:'功耗已經大幅降低', 還有待檢驗。
尋找移動互聯未來
科技世界的未來到底是怎樣的?
儒勒。凡爾納筆下《80天環游地球》的想像早已實現,想像力,正是科技進步重要推動力。IDF2012峰會上,英特爾請來科幻小說《vN》,《Virga》的作者,和英特爾研究院的未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探討人與科技,人與機器的互動,今天的科幻,就是明天的現實。
機器知道你的喜怒哀樂,甚至主動關心你。會有這一天嗎?一年前成立的英特爾研究院未來研發部門目前正在結合科幻、未來學、心理學,變革人與技術的體驗交流方式。IDF2012上,英特爾向人們展示了互動和環境感知的新成果:無邊界顯示、圖片體現感情、互動購物、視線營銷、情景感知通信、無憂會議和社會感知活動。
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汀表示,“在未來,我們可以運用最簡單的嵌入式傳感器計算并與最先進的云數據中心連接,我們正在尋找新的技術,目的就是讓所有的人都可以輕松應用?!?/P>
在英特爾IDF2012上,英特爾的思考和謀劃已經延伸到了更遠的未來。比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不斷演進,創新技術驅動用戶體驗和期待,軟件生態系統正面臨著云端各種機遇與挑戰,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跨多種設備、平臺和操作系統的開發效率。特別是在超極本、安卓平臺、商用以及服務器系統開發上提供在線開發編程的云計算平臺。
英特爾公司軟件和服務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詹睿妮表示,HTML5將是解決跨平臺、跨設備問題的重要方式,通過HTML5用戶可以在不同設備上使用支持HTML5的軟件來進行互動和溝通。而在推進HTML5發展方面,英特爾致力于讓開發者提高開發效率,幫助廠商在基于英特爾平臺提供更好的終端,從而提高用戶體驗。
在IDF2012前瞻日上,英特爾的未來學家Johnson則大膽預測了時間——到2025年,我們將可以看到無所不在的計算(zero size computing)。他還指出,在未來十來年,芯片將會發生重大變革——僅需要很少的能源就可以完成所有計算機需要完成的任務。
計算是英特爾的優勢,將更多的計算能力遷移到移動互聯網平臺上,讓移動互聯的云端和終端都更加智能,從而與ARM陣營競爭,這是英特爾一直所倡導的未來。
二合一的超極本是否真的能與平板電腦一爭? 英特爾X86架構的芯片在與ARM架構之爭中能否勝出? 英特爾計算“芯”優勢的落地,還需要更多的實踐。
.